內容目錄
「講極都唔聽!」「點講你先肯聽?」為什麼表達完對方收不到我想表達的意思?又或者為什麼講極他都不明白?
有關聆聽,我們每天都在聽,為什麼有些人講完我們左耳入右耳出?有些人表達完他卻收不到你想表達的意思?為什麼我們聽到的重點都不一樣?何謂有效的聆聽呢?
每個人都渴望被明白 被聽見 被尊重 被愛
對我來說,聆聽的關鍵是同理心,如何這就對方感受到:你明白我,你尊重我。
表達的前提是讓對方收到尊重、支持,你明不明白佢,你尊不尊重佢,這比你如何表達得多有條理重點更重要,坦誠溝通固然好,同時真正有效的溝通是要兼顧對方是否在一個適當的狀態去聆聽你的說話,想表達得有效,除了內容之外,更重要是去感受什麼才會讓對方收到尊重、被愛、被明白、被尊重、被支持,願意打開心去和你溝通,例如在溝通前,可邀請對方做些他喜歡的事,食雪糕又好,去飲茶又好,讓對方在一個準備好的狀態同你溝通。我們能夠理解到怎樣去聆聽,更知道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有效溝通。
以下是我總結過往的個人經驗,NLP身心語言程序學、身心課堂、非暴力溝通等,對聆聽的得著,亦在生活努力實踐中。
聆聽的四個層次
聆聽第一個層次: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包括的訊息還要多
身體語言包含對方願不願意和你溝通的信息,可以分為三個類別。
-
-
-
眼神:
-
-
對方看著你說話還是怎樣?
看著你:代表尊重
眼神浮遊:有機會分心或對自己講的說話未夠信心
-
-
-
身體姿勢:
-
-
向前傾:讓人感受到專注認真
向後傾:讓人感受到放鬆
-
-
-
手腳:
-
-
橋埋:抗拒、保守
打開雙腿:放鬆身心、願意溝通
過分的打開:自信自大,一線之差
-
-
-
方向:
-
-
向你:專注
向外:未必完全專注
如果想拉近距離大家可以嘗試去和對方做同樣的身體語言,這稱為rapport(同步),嘗試和對方做同一樣的姿勢,他點頭,你也在點頭,他傾前,你也傾前,他伸懶腰,你也伸懶腰,同樣的姿勢。有助拉近雙方的距離。
聆聽第二個層次:內容。

脈絡與內容的關係
內容是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人容易去形容事件,而忽略表達自己的感受,人也容易表達對別人的看法甚至評論,而忘記事件對自己有什麼價值、提醒,對自己有什麼發現,自己有什麼需要、情緒、特質等等。
作為聆聽者,可以多點去留意事情的脈絡,脈絡,包括環境,人物等因素,脈絡會影響我們對內容的理解及說者的處境,同時可以留意對方說的是觀察還是評論,因為人有時很容易帶着自己的眼鏡去說話,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等等。

你聽到的是觀察還是評論?
例如:
你又遲到了(評論)
你比原定時間遲到了30分鐘(觀察)
你經常不刷牙(評論)
你每天沒有刷牙(觀察)
這樣的聽可以使你能夠理解到脈絡,分辨評論和觀察可以使你中性地去了解內容,事情的真相你無法知道,每個人都在演繹他們所看見所過濾的資訊,有着覺知去聆聽自己收到的訊息是觀察還是評論就更可以了。
聆聽第三個層次:聽到對方背後的需要和情緒。
人最簡單的情緒分類分為兩種,愛和恐懼。
愛包括開心、幸福、歡樂、輕鬆、自在等等的,恐懼包括無奈、憤怒、自責、內疚、傷心、憎恨等等。要聽到對方當描述事件時,其實背後反映對方有什麼核心的需要,滿足到的時候有什麼情緒,未被滿足的時候又有什麼情緒。
例如:哥抽的不是煙而是寂寞,這句背後反映出其實對方感受到孤獨,甚至有無奈的情緒,有一些恐懼在背後,有可能是恐懼孤獨的感覺等等。

愛和恐懼的相關字眼

人的基本需要(出處:愛的語言 非暴力溝通)
聆聽第四個層次:聽到對方的出發點,能和對方的潛意識溝通。

這個我們需要去了解人的行為的冰山,我們每天很多的行為說話,其實都大部份由潛意識去主導我們,好像我打你一下,你很快會有本能反應,這叫潛意識。
我們要清楚自己的信念、出發點等等,人同時有時看自己是有盲點,很難去看出自己的冰山,多和別人練習,也能夠對別人和自己的覺察更深。重點是我們要看到對方相信什麼,渴望的背後是重視什麼。
我們生活中的行為,其實都是在滿足我們的核心需要,需要滿足時,我們會有開心的情緒,未被滿足時,會有恐懼不快的情緒,而同時我們會有期望達到我們想達到的,背後是我們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信念,我認為是真的,背後也是反映自己重視什麼、渴望什麼。

我對冰山的解讀
例子:煙
例如「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其實煙是一個表層行為,對方感受到寂寞,對方的需要及期望有機會是渴望得到親密、陪伴、支持、開心等等,信念是煙能夠帶給他快樂,出發點是尋開心。
看我們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讓他戒煙,可以試多說一些,如果對方的出發點是尋開心,會不會有其他途徑去滿足這個開心核心的情緒需要?煙,只是其中一個策略去滿足這個開心的需要。
例子:遲到
又例如對方遲到,遲到都只是一個表面的行為,重點是如果遲到讓我感受到憤怒,那我的期望就是希望對方能夠準時,而我認為準時是應該的、準時是尊重我們的,如果對方沒有這樣做我感受到很失落,因為我很珍惜我們相處的時間,是出於愛,我很想重視我們相處的每1分每1秒。當你遲到我感受到不被尊重、我感受到失落,我感受到不被珍惜,我的需要是渴望親密、珍惜、尊重等等。
當你聽到對方背後的出發點,你更能知道怎樣去和他溝通,透過表達以上字眼去讓對對方感受到被明白、被尊重、被支持,表達適當的歉意,同時對方會願意去聆聽你真實的想法。
聆聽:如何讓對方收到被支持 被明白 被尊重 被愛
對我來說,聆聽真正的重點是在於如何讓對方收到被支持,被明白,被尊重,被愛。學習聆聽別人,其實也是在學習聆聽自己的聲音,當能夠聆聽到別人,就能更聆聽到自己,好好去表達如何讓對方收到尊重、愛,我們帶着什麼出發點去和對方溝通,帶着什麼的能量,對方就會收到甚麼。
當我們能夠學懂如何去尊重對方,明白對方,明白對方的感受,對方感到你好明白我,對方也會更願意打開心去和你溝通,讓彼此的溝通更加有效,有效的溝通使我們更能相處得開心自在,更幸福、更快樂,願你我的心都能被聽見,使我們連結,祝你幸福,祝你快樂。
很感謝你看到這裏。我很高興和你分享,同時我也在學習如何做得更好,學習的一個重點是學習去收集feedback回饋,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啓法、有價、有得着,歡迎在下面留言,你的留言對大家,對我很有價值。
延伸閱讀:為什麼溝通無效?想被聽見先學怎麼傾聽
希望能夠將最好的價值傳給你,謝謝你。
如果覺得這個系列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拍手不只可以拍一次喔)
1~6次代表還可以,還有進步空間;
7~8次代表覺得不錯,但也看過其他人寫過類似主題,我想再看類似內容;
9~以上代表覺得寫得很好,願意分享給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