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2019. 4. 23更新
留白 有一個很珍貴的價值
謝謝能在TVB星期日檔案上分享對斷捨離的一些感受
新年做了一個很徹底的斷捨離
明明果度可以放一張凳 偏偏不放 明明個櫃桶可以放東西 偏偏不放
有空間 我們不定填滿
留白 也有很珍貴的價值
學習在壓力下 給予自己空間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斷捨離的完整心路歷程
2019 2.12
斷捨離的起點
一天只有24小時,想做的事太多,時間卻有限,如何提升時間的效率,做好時間管理?關鍵在於有沒有好好整理及整合,而我發現斷捨離就是整理及整合的起點,因為我要做減法,先丢棄自己不需要的、多餘的、執著的,再整合自己真正所想所要的。
整合力有助高效的時間管理
整合力的意思集結不同的意見或事物,重新統合,成為新的整體甚至體系、系統的能力。
自己想做的事實在太多,我經常問自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有什麼方法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讓生命更有意義和價值?我發現我時常出門口時找不到鎖匙,又或者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物件,又或者找書本時書都會很快一堆的塌下來,找一本書要花很多時間,同時更要花時間好好收拾爛書攤子。。。從我的身上有沒有或許你也有看見你的影子?
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好好運用時間),我決定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自在的工作及休息環境(下面是書桌,上面是床)。
我決定在新年期間好好去為我的房子進行斷捨離,好好去整理理及整合的自己的房間,有人說:房間的狀態是反映內心的狀態,我決定為房間大掃除,好好檢視自己內心的心理狀態,我很高興跟你分享當中的發現。
斷捨離前(其實巳收搭了一些)
斷捨離後(分類,整齊)
我十分推薦大家透過斷捨離加深自己的整合和察覺力,能識身心更健康,十分相信你也會有獨一無二對自我的發現。
以下是我的發現,雖然你不在場,從文字當中,我渴望和你共同經歷,共同感受:
1. 斷捨離反映我開始整理和家的關係和和父母修和,同時為自己的幸福快樂負責任

鬆毛鬆翼的兩年
大學畢業後,經濟獨立了,感覺我不須再受家中的零用錢而聽教聽話了,我想擁有自己的自由和選擇,不再受家人影響自己其實不情願的決定,這兩年我不自知地選擇了和家人劃清界線,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因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忽略了和家人的關係和溝通,2018所有最親近的關係的不如意,令我感覺很痛苦,讓我發現無論追求什麼外在事物,內在力量原來才是自己真正快幸福快樂的根源。
那內在力量是來自什麼?
原來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和和身邊人的關係,以前我只回到家並不會做很多的家務(在家食飯我會洗碗),現在透過整理自己的房間反映我開始為自己的房間負返自己的責任,去整理和自己的關係,去整理和父母的關係和父母修和,我承認我重視這個家,我承認我關心父母,同時保持健康界線,我為自己的房間負責任,我為自己的整潔舒適負責任,我為自己的幸福快樂負責任,同時和而不同,尊重別人給我的建議及意見,而不是割裂。
整合就是做減法,把不需要的丟棄,把認為值得、需要的留下,然後整合成自己全新的系統和故事。整理房間的過程中,你將會發現到自己有什麼是可以丟棄,有什麼是自己不捨得丟棄的。
2. 與過往執著的自己說再見,做減法

整合就是做減法,把不需要的丟棄,把認為值得、需要的留下,然後整合成自己全新的系統和故事。整理房間的過程中,你將會發現到自己有什麼是可以丟棄,有什麼是自己不捨得丟棄的。
我丟棄了什麼:我丟棄了我曾經不捨得丟掉的補習筆記、讀書筆記、前男友的禮物、甚至他送給我的三粒金莎也沒有吃掉,學業進步獎所得的書券,我不捨得用,畫最靚的自己的面具不捨得丟棄。


我不捨得丟棄什麼:不捨得丟掉的是選擇過的心意卡、相。代表我很重視心意、意義和人際關係,我承認,我接受自己這部分,我也感受到什麼才是自己真正快樂的根源,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和別人的人際關係。
過往曾經送給父親的禮物

中二200米賽跑的成就

一份給過去心上人的心意

擁有是存在的證明?
原來自己很着重擁有的感覺,很着重那段為我要入大學的只有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的日子,很努力很重視過往重視的人送給我的物件,甚至是覺得要擁有才覺得是曾經努力存在過的證明。
享有跟擁有不一樣
現在長大了,我發現享有跟擁有是不一樣的,物品曾經帶給我的意義和價值我已經享有了,其實我無需再透過擁有去證明那件人事物的出現的價值,因為出現的人事物已經讓我學習到我該學習到的了,最重要是懷着感恩的心說道謝,謝謝你們的出現,所以我決定把以上的東西都丟掉了。
這也反映了我放下了過往我不願意放下的事物,丟掉了前男友的禮物,我再沒有任何感受,代表我真正的放下了,這不代表我不重視感情,而是已經收到他當時的心意,記在心上了,無需再用外在的人事物去證明曾經愛過或存在過的價值。
值得思考的是:
- 為什麼我們常常努力勞碌去為了擁有東西,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可以享有而不需要擁有的呢?
- 我們想擁有的原因又是什麼?
- 你願意為自己丟棄什麼?為自己留下什麼(對自己重要的)?
3. 人生就是需要不斷的整理 房間只是一個縮影

無論學習、工作、行動、讀書、家務,這些都涉及無數的想法,其實所有的東西離不開整理,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輸入很多,有沒有試過出席完活動,感覺好有趣,卻說不出具體對自己最大的得著是什麼,又或者跟別人講解活動是如何的有趣?這就跟整理有關了。
因為如果我們輸入很多卻沒有經過整理,我們根本不能輸出對自己及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當我地好好整理之後,就能提升工作的效率,也能提升時間的運用程度;房間就是把帶入來的整理,更新。透過整理,我們好好分類,也能為自己建立系統,我們會增加了對自己的自知之明,知道有什麼資源在手,能如何整合,也能使我們更有效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源提升效率。
為書籍建立系統
例如書籍,我曾經有很多書在手,可是找的時候卻找不到,又或者因為我是打橫放書,我每一次拿書的時候都很困難,書籍也容易因此而塌下來,現在我把它們全部打直放,然後好好把它們分類,透過File按主題分類,加上書座的配合,我知道當我需要什麼書就能透過相關主題找到我想要的書本了,重點是不會塌下來。

值得思考的是:
-整合的重點在於知道自己有什麼資源在手,然後分類,歸納,讓自己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效率能夠提升。
-無論房間,又或者我們一些無形的資源例如人脈、人生的高低起伏、甜酸苦辣都是值得我們好好整理,讓我們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知道自己是什麼的人,重點是知道一個問題:我是誰?
4.整合是分清想要和需要

自知之明 想要需要
我們想要的很多,需要的卻很少。以往我十分喜歡在大學的開放日拿File、贈品,房間就是堆積越來多的File和贈品。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之中,我發現原來很多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卻擁有的東西,正如我剛才提過的物件,這一兩年我已經減少了拿贈品,因為我想身邊的事物都是自己有需要用才拿,不然佔用了空間,也浪費了那件物件的價值。這個讓我想到其實幸福快樂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少的物質,而是清楚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同時人是有無窮的慾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那如果真的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資源又足夠,那就買吧,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每一個行動自己背後的動機是想要還是需要。
值得思考的是:
-你身邊有多少事物是想要而不是需要的?你想買的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
-試着在紙上寫下你想要的東西,分析你內心想要的,和需要的,進行兩層篩選,讓自己的目標變得清晰。
-最重要是自知,知道什麼想要和需要可以令到自己幸福快樂。
5.整合就是定期丟棄垃圾
執拾的過程當中,發現原來我每天工作休息的地方都是充滿着灰塵,原來是那麼骯髒,要定期整理及清潔,不然會累積了很多塵。其實這跟我們的人事物一樣,特別是我們的心靈,如我們沒有整理的習慣,情緒的垃圾很容易埋藏在內心深處而我們不自知,這會一天一天影響甚至蠶食我們的身體,定期的斷捨離能讓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所以整合就是定期整理、感謝、丟棄、更新。
值得思考的是:
你認為自己丟棄垃圾嗎?如有,恭喜你!如沒有:邀請你立即為自己約一個時間,好好去打掃自己的心理健康或房間,可以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總之是能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時間。
6. 整合就是發現空間的最大可能性同時好好使用
執拾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有好多空間可以用,關鍵是有沒有好好去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
試想想一個200尺的單位:如果好好善用空間及只放自己有需要的東西,每周整理一次;對比起一個1000尺的單位滿佈傢俬雜物,同時一年只整理一次,那那個空間的舒適感會比較舒服?顯而易見是前者,學習整理就是發現使用空間的可能性,同時也為自己留白,什麼空間是需要填補的,什麼需要空間是可以留空不需要填補的。
另外,就是發現資源重新再用的可能性。很多資源以為沒用,當我們發揮創意及想像,我發現原來新年禮合經過修剪後也可以成為櫃桶的間隔,不用花錢也能為房間做好很多分類及分隔,包括我用了很多過往在大學開放日拿的File作了書籍的分隔卡,新年的禮盒用作卡的分隔,也用作了信件的分類,分清楚什麼是自己需要處理、自己可以丟掉的,定期每周更新,資源其實一直都在,是我們有沒有好好發現他的價值,未找到就繼續尋找吧,過多的資源就把過多的丟棄。

值得思考的是:
學習收納的方法,有助讓我們發揮使用空間的創意。
總結
總而言之,斷捨離我會形容是整理及整合人生的過程,透過捨棄物件:
知道自己有什麼是願意放下、丟棄的
知道什麼才是自己不捨得丟棄(重要的)
知道自己什麼才是自己需要及想要的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明德格物
共通點是要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什麼資源在手,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是重要,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幸福快樂的根源,知道我是誰。
透過整合十分重要的是能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因為當知道自己的資源放在那裏,很快我就可以透過獲得資源,去解決所想解決的問題,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關鍵,透過減法做加法,減少因沒系統而花掉的時間,同時增加使用時間的效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過往我並不相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沒整理好也可在外打拼,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更感受到這句說話的真正意思,現在我相信了。
如果和自己的關係不好,沒有自知之明,每天不自覺,和家的關係混沌,就算在外闖,外在有多少成就,我們都未能找到讓自己真正快樂的根源,因為內在力量虛浮,與家人的關係的問題也有機會重複發生在工作上,而且我們會耗盡很多力量、很多能量在處理和自己和家人關係上,唯獨和自己修和,和家人修和,同自己過得去,同時在外面的世界創造價值,內心平和,充滿力量、實在、有自知、有自信,無論出面風大風小,內心依然能夠感覺實在感受到幸福快樂,一切能順順利利,因為內心已經準備好了。
很感謝看到這裏的你,我知道 這篇文很長,同時我掙扎了很久,我真的不想分開上、下兩篇,因為這個是完整的心路歷程,我渴望和你共同經歷。
我也邀請你透過斷捨離發現整合的藝術及智慧,十分推薦大家透過斷捨離加深自己的整合力和察覺力,我相信你和自己的關係會有更進一步獨一無二的發現,無論是好是壞,都是你的一部份,每一個部份構成今天的你。 同時專心一致,不要邊聽收音機邊整合,專心一致做好一件事,專心去活在當下體驗發現自己的過程。
如果你看過我的文章對自己有更深入的發現,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會十分高興,期待收到你們的消息!
除了整合房間,我也整合了我這幾年創作項目,每一個都期待與你結連,相關文章:
如果覺得這個系列不錯,歡迎Follow、拍手或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拍手不只可以拍一次喔)
1~3次代表還可以,還有進步空間;
5~以上代表覺得寫得很好,願意分享給我的朋友。
在《從斷捨離發現整合人生的智慧》中有 1 則留言
Yoyo 加油支持你